即使你是行山新手,容易的行山路線在香港多的是,水塘、行山徑、靚景打卡行山路線總有適合你的選擇。行山勝在既可運動一番,又能親親大自然,最重要的是可以打卡影靚相,等Brilliant mlle同你介紹假日靚景行山路線。
千島湖 - 千島湖清景台
千島湖即指大欖涌水塘,在1957年落成,原址為丘陵河谷。儲水後形成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,形成一片綠意盎然的「千島湖」美景。漁護署在2019年加建「千島湖清景台」,在觀景台上可以盡收湖島的美景,立即成為山友們的打卡熱點。
圖片來源:instagram @katrina.fky
路線推介:掃管笏➡掃管笏村路➡麥理浩徑第十段➡大欖涌水塘小壩➡千島湖清景台➡大棠山道➡大棠巴士站
魔鬼山 - 魔鬼山炮台
魔鬼山又名炮台山,卻是位於九龍油塘區。由於地勢甚佳,上世紀初清政府割讓港島給予英國時英軍建造了山頂炮台、碉堡及歌賦炮台等軍事設施。雖然炮台後來被移走,但碉堡遺跡於2009 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,加上雜草叢生充滿荒涼感,自然成為打卡熱點。魔鬼山炮台最高處還可以飽覽維港兩岸景色,吸引不少攝影人士特地前來拍攝日落。衛奕信徑整體而言是適合行山新手的行山路線之一。沿路景色亦是多個罕見打卡點,適合青年人前往。
行山路線:油塘港鐵站➡高超道➡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➡衛奕信徑3段➡歌賦炮台➡魔鬼山炮台➡高超道➡油塘港鐵站
鶴咀 - 蟹洞
石澳行山路線除了龍脊,還有鶴咀。位於香港南端的鶴咀是法定海岸保護區,遊人前往時需要遵從公園守則,愛護香港自然環境。路線會經過鶴咀村、發射站、鯨魚魚骨標本後,來到兩個由海水天然沖刷而成的海蝕洞,雷音洞和蟹洞。十足蟹型嘅洞口吸引不少遊人前來打卡,假日可能需要排隊拍洞口,拍照時亦要小心受到海水洗禮。
前往方法:乘坐公共小巴筲箕灣至石澳線到鶴咀道下車
行山路線:鶴咀道➡鶴咀村更樓➡電訊公司發射站➡鶴咀燈塔➡雷音洞➡鯨魚魚骨標本➡蟹洞➡鶴咀道
寶馬山 - 紅香爐峰
紅香爐峰位於香港島北角近寶馬山一帶的小山峰,交通非常方便,容易到達起步點。而且路線斜道低、樓梯少,大約半小時即可登頂,十分適合突然行山癮起的朋友。而紅香爐峰就是天后廟背靠的小山峰。高約230米的紅香爐峰成為了天然的觀景台,能夠180度環瞰維港一帶的震撼美景,自然成為打卡位,亦是市區拍攝日落的好地方。
行山路線:寶馬山 ➡金督馳馬徑➡紅香爐峰➡金督馳馬徑➡ 寶馬山
菠蘿山 - 良田坳峽谷
菠蘿山原指屯門山景邨及良景邨之間的一座小山,山中一個經長期風化及侵蝕的峽谷有「港版大峽谷」之美譽。在走過良田坳後,青山腹地的山脈盡現眼前。峽谷間風化了的岩石形狀多變,而且色彩豐富,在黃昏時前來,夕陽餘暉下的大峽谷景緻更為精彩。
良田坳至下白泥大部分路段屬於青山練靶場的軍事禁地,切勿於練習射擊的日子進入該範圍。射擊練習開始前和射擊時,射擊練習區將懸掛紅旗或紅燈,詳情可瀏覽政府新聞公報。
行山路線:良景➡青山軍路➡良田坳➡菠蘿山➡稔灣路➡下白泥泥灘➡下白泥碉堡➡下白泥
大嶼山 - 分流郊遊徑
位於大嶼山最南的分流郊遊徑,全長約2公里,不但可欣賞分流東灣景色,更可參觀分流炮台古蹟及石圓環古蹟,難度亦較低。分流炮台遺址建於清朝康熙末年,而石圓環古蹟則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青銅器時代早期,都非常具觀賞價值。
此炮台早於明代已有記載,曾有營房20間、大炮8枚,現存遺址則建於清朝康熙末年,遊覽分流郊遊徑,不但有穿越時空的感覺,從炮台繼續往前走,更可以登臨分流角,眺望泥黃珠江水與蔚藍東部海水匯合起來的壯麗景象,絕對是攝影愛好者不能錯過的拍攝熱點。
除了炮台和水域分界線,徑上還有一岔路小徑通向石圓環古蹟。此古蹟比炮台的歷史更久遠,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青銅器時代早期,石圓環呈橢圓形結構,保存完好,甚具觀賞價值。
前往方法:乘搭新大嶼山巴士路線 1, 2, 11 及 23 至壩尾宏貝道
行山路線:石壁水塘壩尾宏貝道➡狗嶺涌引水道➡東灣小路➡分流村➡宏貝道
資料及圖片來源:漁農署 - Hong Kong gov
all rights reserved